导语:
在CRS全球涉税信息交换与《经济实质法》双重压力下,开曼基金会仍被国际税务界视为“零遗产税”的合规载体。本文用咨询顾问视角拆解其法律结构与税务逻辑,帮助中国企业家判断:把家族资产移入开曼基金会,究竟是在悬崖边跳舞,还是一条可持续的传承捷径?
开曼基金会的法律本质:不是“公司”,也不是“信托”
1.法律定位
开曼基金会依据2017年《Foundation Companies Law》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却可放弃股东会,由理事会(Council)按章程行事,兼具“公司有限责任+信托资产隔离”双重属性。
2.税务身份
开曼本地不征收所得税、资本利得税或遗产税;同时因基金会无“股东”而仅被视为“独立法律实体”,在跨境层面更易被认定为非税收透明体,降低被多国重复课税的概率。
3.与信托的对比
信托侧重“受人之托”,资产仍可能被视作委托人遗产;基金会则“自有其产”,资产转移至基金会后即脱离委托人名下,为后续零遗产税创造法律基础。
零遗产税的三大机制与设立流程
机制 | 操作要点 | 合规提示 |
资产所有权转移 | 通过出资或声明,将股权、房产、加密资产注入基金会,基金会登记为法定所有人 | 需同步办理产权变更,否则资产仍可能被视为委托人遗产 |
章程保留权力限制 | 可保留变更受益人、解散基金会等“有限权力”,但须避免过度干预,否则或触发“虚假转移” | 建议由独立理事多数表决,保留权力条款不超过 20% |
双层架构+经济实质 | 基金会下设开曼LLC,LLC持有运营资产;基金会在本地做“融资/控股”实质,满足2025年经济实质复查 | 需每年提交 ESR 报告,董事会会议在开曼召开并留存记录 |
开曼基金会设立流程(6-8周)
名称预核→起草章程&保留权力清单→注册办事处与本地理事→资产注入&会计评估→经济实质备案→获取注册证书与良好存续证明。
常见问题解答(FAQ)
Q1:开曼基金会与BVI VISTA信托相比,谁更适合中国家族?
A:若需保留上市投票权且未来可能变更受益人,基金会结构更灵活;若仅做长期被动持股且不愿设理事会,VISTA信托成本更低。
Q2:CRS交换会把基金会账户信息送回中国吗?
A:会。开曼已与中国完成CRS配对,但交换的是账户余额与收益信息,不等于自动课征遗产税;关键在于账户持有人是否被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
Q3:设立后能否把资产再转回个人?
A:可以,但需理事会决议并符合章程;频繁转入转出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安排,建议间隔 3 年以上并留存商业理由。
总结与建议
税务透明时代,开曼基金会通过“法人独立+资产隔离+本地零税”组合,为家族传承提供了合规的零遗产税路径,但前提是实质运营、理事会独立以及跨境申报完整。建议企业家在设立前完成税务居民身份诊断、资产来源合规证明与双层架构演练。如需了解更多详情内容,欢迎咨询我们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