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186 2162 0853

笛杨资本
面向高管vs.全员持股:不同范围的股权激励方案,你的公司适合哪种?

导语

在确定股权激励的授予范围时,企业家常常陷入两难:是应该将宝贵的股权资源集中授予少数核心高管,实现“精准打击”,还是推行“全员持股”,最大化地凝聚人心?这两种不同范围的股权激励策略,背后代表着不同的管理哲学和适用场景。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种方案的利弊,帮助您判断哪种更适合您企业的当前阶段和未来发展。

john-2FPjlAyMQTA-unsplash.jpg


精英模式:聚焦高管的股权激励

这是一种将激励资源高度集中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少数顶级技术/业务专家的精英化激励模式。

核心逻辑:遵循“二八定律”,认为公司80%的价值是由20%的核心人才创造的。因此,应当把最有效的激励给予对公司战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影响最大的人群。

优势分析

1.激励力度大:由于授予范围小,每位高管获得的股权占比较高,激励的“含金量”十足,能够产生极强的吸引和锁定效应。

2.决策效率高:方案设计和沟通成本较低,易于快速推行和调整。

3.股权结构清晰:股东人数少,便于管理,尤其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更清晰的股权结构有助于IPO审核。

潜在挑战:可能导致内部阶层固化,打击中基层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引发“干活的是我们,拿股权的是他们”的内部不公平感,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

· 

民主模式:全员持股的股权激励(Broad-basedEquityPlan)

这是一种覆盖面广、参与门槛较低的普惠式激励模式,旨在让更广泛的员工群体分享公司成长红利。

核心逻辑:相信企业的成功是集体奋斗的结果,每一位员工都为公司的价值增长做出了贡献。通过全员持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优势分析

1.企业文化塑造:是打造“人人都是经营者”企业文化的强大工具,能够极大地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

2.提升整体效率:当所有员工都关心公司成本和利润时,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3.雇主品牌建设:在人才招聘市场上,全员持股是公司开放、共享价值观的有力体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潜在挑战

1.股权稀释严重:对创始人及早期投资者的股权稀释较大。

2.管理成本高:涉及人数众多,沟通、授予、管理和退出的流程非常复杂。

3.激励效果分散:对基层员工而言,个人获得的股权数量有限,激励的“体感”可能不强,甚至被视为“阳光普照”的福利。

 

如何选择?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思考

精英模式与民主模式并无绝对好坏,最佳选择取决于企业的具体情况。

初创期(Seed/AngelRound):资源极其有限,应采用精英模式,将股权授予联合创始人和最初的几位核心员工,集中力量活下去。

成长期(VCRound/Pre-IPO):企业框架基本成型,核心团队稳定。此时可以精英模式为主,适度普惠为辅。即为高管和核心骨干设计大额激励包,同时设立一个较小的普惠性期权池,用于激励关键岗位的老员工和优秀新员工。

成熟期/上市公司(Mature/Post-IPO):公司现金流稳定,组织体系完善。此时更适合推行全员持股计划,作为薪酬福利体系的补充,以此来维系企业文化,并激励全体员工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和市值稳定贡献力量。

 

总结与建议

选择精英模式还是全员持股,是对创始人管理智慧和企业价值观的一次考验。成功的股权激励实践,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许多优秀的公司会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范围的激励策略,甚至将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股权激励体系。

在做出决策前,请深入思考:您当前最想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吸引几位“帅才”,还是提升整个团队的士气?清晰的目标将指引您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如您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方案设计,我们的顾问团队随时准备为您服务。


Copyright @ 2023-2024 上海笛杨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2029331号

扫码反馈

扫一扫,微信咨询小笛

扫码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