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186 2162 0853

笛杨资本
境外科普|一文读懂虚拟资产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其核心逻辑和特殊意义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境外

科普

平衡创新与风控的智慧方案

引言

虚拟资产领域的监管沙盒制度是监管机构为应对虚拟资产(如加密货币、NFT、DeFi、元宇宙资产等)创新与风险并存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可控创新”监管工具。其核心逻辑是在限定范围内允许企业或项目测试新型虚拟资产业务模式,同时通过监管约束防范系统性风险,最终目标是探索适应技术创新的监管规则,实现“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一、理解监管沙盒的核心逻辑

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起源于2015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实践,原指为金融科技(FinTech)企业提供“安全空间”,允许其在真实市场中测试创新产品或服务,但需满足监管机构设定的条件(如用户数量、资金规模、信息披露等限制)。这一制度后被全球多国(如新加坡、澳大利亚、阿联酋、中国香港等)借鉴,扩展至虚拟资产等新兴领域。


对虚拟资产而言,监管沙盒的特殊意义在于:

虚拟资产融合了区块链、密码学等底层技术,业务模式(如去中心化金融、链上资产发行、跨链交易等)迭代快、全球性强,传统“事后监管”或“一刀切”模式易导致两种极端:要么因监管滞后抑制创新,要么因过度限制阻碍技术应用。沙盒通过“试点-反馈-调整”的动态机制,让监管机构与企业共同探索适配的规则。


二、虚拟资产监管沙盒的核心机制

虚拟资产监管沙盒的设计需结合其高风险属性(如价格波动、洗钱、技术漏洞、市场操纵等),通常包含以下关键环节:

1. 准入筛选:明确“创新”与“风险”边界

监管机构会对申请进入沙盒的企业/项目进行严格筛选,重点关注:

创新性:是否解决了现有虚拟资产领域的痛点(如跨链互操作性、合规支付、资产确权等);

潜在风险:是否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消费者损害(如诈骗、资产被盗)或合规漏洞(如洗钱、恐怖融资);

可测试性:业务模式是否能在限定范围内验证(如限定用户群体、交易规模、地域范围)。

例如,新加坡金管局(MAS)的“沙盒许可”(Sandbox Licence)要求项目需证明其创新性,并承诺在测试期间接受MAS的持续监督。


2. 测试运行:限定条件下的“压力测试”

进入沙盒的项目需在监管机构设定的“保护围栏”中运行,常见限制包括:

用户范围:仅允许合格投资者(如高净值用户、机构投资者)参与,避免普通公众暴露于高风险;

资金/规模限制:设定测试期内的最大交易金额、用户数量或资产发行总量,控制风险敞口;

信息披露:要求项目方实时向监管机构报送数据(如交易记录、用户投诉、技术漏洞),并公开关键信息(如风险提示);

技术安全:要求项目通过网络安全、智能合约审计等合规测试,防止技术风险外溢。

例如,香港证监会(SFC)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沙盒”要求平台在测试期间仅向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并接受SFC对其反洗钱(AML)、客户资产隔离等制度的专项审查。


3. 评估与退出:动态调整监管规则

测试期结束后,监管机构会根据测试结果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与风险:

成功案例:若项目验证了合规性与可持续性,监管机构可能授予正式牌照(如新加坡的“支付机构牌照”、香港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允许其扩大服务范围;

失败案例:若项目存在重大风险(如技术缺陷、用户损失频发),则要求其终止测试或调整方案;

规则优化:无论成败,沙盒测试的数据与反馈都会被监管机构用于完善监管框架(如明确虚拟资产的法律属性、交易规则、税收政策等)。


例如,英国FCA通过多轮沙盒测试,推动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手册”(PSR)的迭代,明确了稳定币、交易所等主体的合规义务。



三、全球实践与中国语境

目前,全球主要司法管辖区已针对虚拟资产推出监管沙盒,典型案例如:

新加坡:MAS通过“沙盒许可”支持了多个虚拟资产项目,包括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如Project Ubin)、合规稳定币(如与新加坡元挂钩的稳定币试点);

中国香港:SFC推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沙盒”,允许平台在限定条件下测试合规交易服务,并于2023年向HashKey等平台发放正式牌照;

阿联酋: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设立“监管沙盒”,吸引全球虚拟资产企业测试交易所、钱包、NFT平台等业务;

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构建了“沙盒+统一规则”的框架,允许企业在欧盟层面进行跨成员国测试。

在中国,尽管虚拟资产(如加密货币交易)的整体监管较为严格,但在合规边界内(如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也在探索类似“沙盒”的试点机制。例如,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曾在多地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本质上是“监管沙盒”的一种形式;部分地方政府(如深圳、上海)也推出了金融科技沙盒,覆盖区块链与虚拟资产相关创新。


四、总结

虚拟资产监管沙盒是应对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矛盾的重要工具,其核心是通过“有限自由”的测试环境,推动监管机构与企业共同探索适配规则。未来,随着虚拟资产与主流金融体系的融合加深(如稳定币的支付功能、NFT的资产证券化),沙盒制度可能进一步升级为更灵活的“监管实验室”,甚至推动国际监管协作(如跨境沙盒、统一技术标准),以实现全球司法管辖区间的风险共防与创新共享。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内容,欢迎咨询我们工作人员。

扫码关注

小笛

    🌍 微信号|diyang_sh

    🕴 手机|+86 186 2162 0853(小笛)

     ✉ 邮件|diyang_ben@yeah.net

    🚡 网站:www.diyangsh.com

    📠 Telegram:diyangsh

    🤝商务合作:support@diyangsh.com

    🛒淘宝店铺:搜索“笛杨企业服务”




笛杨集团 /

笛杨集团专注于离岸跨境服务,以企业家思维服务客户。在企业服务方面,我们提供海外实体及SPV架构搭建、跨境合规服务、银行账户开立等服务。私人业务服务则包括公司成立与管理、信托服务、家族办公室服务、家族继任规划以及慈善工具服务等。基金服务涵盖对冲基金、私募股权/风险资本基金以及加密货币基金等多种类型。


笛杨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多个政府机构和监管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确保为客户提供合规、高效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客户最值得信赖的跨境服务伙伴,助力客户在全球市场中稳健发展。


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交流讨论之目的,不构成我们的任何法律意见,因此不能依赖或据此替代我们的法律意见。


Copyright @ 2023-2024 上海笛杨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2029331号

扫码反馈

扫一扫,微信咨询小笛

扫码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