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186 2162 0853

新加坡公司vs香港——2025虚拟资产监管竞赛谁领跑?
导语:

在全球虚拟资产市场迈入“合规2.0时代”的背景下,新加坡与香港作为亚太两大金融枢纽,正通过监管框架迭代、牌照制度升级和生态体系构建展开激烈角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报告,新加坡虚拟资产交易量占全球合规市场的18%,香港紧随其后占15%,但香港在零售投资者保护和Web3.0集成方面展现后发优势。本文将深度对比两地2025年监管政策、企业准入门槛及市场机会,为中国虚拟资产从业者提供战略决策参考。


image.png


一、2025监管框架对比:从“包容”到“精准”的进化

新加坡:MAS的“三层监管”体系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2024年修订《支付服务法案》(PSA)后,形成更精细的监管分层:

1.基础层(免牌运营):

允许企业提供虚拟资产钱包、信息中介服务(如行情平台),但需向MAS报备反洗钱(AML)方案。

案例:某新加坡区块链数据公司通过免牌模式,为全球交易所提供合规KYC接口,2024年营收增长240%。


2.持牌层(MPI/MSO牌照):

MPI(货币兑换与支付牌照):覆盖法币-虚拟资产兑换,资本要求50万新元,需配备2名持牌代表。

MSO(数字支付代币服务牌照):允许运营交易所、托管服务,资本要求100万新元,需通过MAS网络安全审计。

趋势:2025年MAS将要求持牌机构将客户虚拟资产存入“独立托管账户”,与自有资产隔离。


3.创新层(监管沙盒):

针对DeFi、NFT金融化等前沿领域,企业可申请6-12个月沙盒期,豁免部分牌照要求但需提交风险缓释方案。

数据:2024年沙盒项目平均获投金额达870万新元,较2023年提升41%。



二、香港:SFC的“双轨制”突破

香港证监会(SFC)在2024年推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指引》后,形成“专业投资者+零售投资者”双轨监管:

1.专业投资者平台(第1类牌照):

仅限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要求500万港元,需通过SFC“稳定币发行人”附加测试。

案例:某香港交易所通过第1类牌照,为对冲基金提供杠杆交易服务,2024年衍生品交易量突破120亿美元。


2.零售投资者平台(第7类牌照):

允许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但需满足更严苛条件:

托管资产100%由香港持牌信托公司保管;

仅可交易“传统资产代币化产品”(如股票通证)及已获批的稳定币(如HKDG)。

政策红利:2025年香港将发放首批5张零售牌照,申请企业可获政府50%的合规成本补贴(最高200万港元)。


3.Web3.0集成计划:

香港金管局(HKMA)推动“现实资产代币化”(RAT),允许房地产、艺术品等通过智能合约发行代币,2025年试点规模达50亿港元。



三、企业准入门槛:成本、时间与合规压力

新加坡:高门槛换长期稳定性

维度

MPI/MSO牌照

监管沙盒

资本要求

50万-100万新元(实缴)

无强制资本要求,但需证明财务稳健

时间成本

6-9个月(含背景审查)

3-6个月(快速审批通道)

合规成本

年均80万-120万新元(含审计、保险)

年均30万-50万新元(试点阶段)

核心优势

全球认可度高,适合长期布局

快速测试创新模式,抢占先发优势


香港:灵活准入与政策激励

维度

1类牌照

7类牌照

资本要求

500万港元(可分期注入)

1000万港元(需一次性实缴)

时间成本

4-7个月(含系统压力测试)

8-12个月(需通过零售投资者保护评估)

合规成本

年均60万-90万港元(含独立托管费用)

年均150万-200万港元(含保险、审计)

核心优势

机构业务门槛低,对接国际资本

政策补贴力度大,零售市场潜力大



四、市场机会:2025年两地虚拟资产生态图谱

1.新加坡:机构业务与跨境支付主导

机构交易:MAS批准的12家持牌交易所中,8家专注机构客户,2024年机构交易量占比达73%。

稳定币发行:2025年新加坡将允许企业发行“新元挂钩稳定币”(SGD-T),预计吸引全球稳定币发行商入驻。

跨境支付:Project Guardian二期推动代币化银行担保,企业可通过新加坡节点连接欧美、东南亚市场。


2.香港:零售市场与代币化革命

零售投资者教育:香港投资推广署计划2025年培训5万名“虚拟资产认证顾问”,推动个人投资者入场。

现实资产代币化(RAT):金管局试点房地产代币化,允许投资者以1000港元起投商业地产份额。

Web3.0就业:香港政府设立10亿港元“Web3.0人才基金”,吸引区块链工程师、合规专家等岗位。



五、风险提示:两地监管的“红线”与应对

新加坡:反洗钱与网络安全

风险点:MAS对虚拟资产服务商的AML审查强度全球最高,2024年已撤销3家交易所牌照。

应对:建立实时交易监控系统,与新加坡警察部队(SPF)共享可疑交易数据。

香港:零售投资者保护

风险点:SFC要求零售平台对代币化产品进行“风险评级”,若评级错误可能导致牌照吊销。

应对:引入AI驱动的投资者适配系统,动态调整产品曝光权限。



六、常见问题解答 (FAQ)

Q1:新加坡MPI牌照与香港第1类牌照,哪个更适合加密货币交易所?
A:若目标客户为机构投资者且计划布局东南亚市场,选择新加坡MPI牌照;若需对接中国内地资本或开发零售业务,香港第1类牌照更优。

Q2:2025年两地稳定币监管有何差异?
A:新加坡允许企业发行“新元挂钩稳定币”,但需100%储备金托管;香港仅批准“港元挂钩稳定币”(如HKDG),且发行方需为香港持牌银行。

Q3:虚拟资产企业如何选择注册地?
A:短期试水选香港(政策补贴+零售市场),长期布局选新加坡(监管稳定性+跨境资源)。



总结与建议:2025年虚拟资产企业的“双城记”战略

新加坡与香港的监管竞赛,本质是“合规效率”与“市场深度”的平衡。对于中国虚拟资产从业者:

机构业务导向:优先注册新加坡公司,申请MPI/MSO牌照,利用其全球合规网络拓展东南亚、欧洲市场;

零售业务导向:选择香港注册,申请第7类牌照,通过政策补贴降低初期成本,抢占大中华区零售市场;

创新业务导向:两地同时布局,利用新加坡沙盒测试技术,通过香港RAT计划实现代币化落地。


如需定制化方案,欢迎联系我们获取专业支持

🌍 微信号|diyang_sh


🕴 手机|+86 186 2162 0853(小笛)


✉ 邮件|diyang_ben@yeah.net


🚡 网站:www.diyangsh.com


📠 Telegram:diyangsh


🤝商务合作:support@diyangsh.com


🛒淘宝店铺:搜索“笛杨企业服务”




/ 笛杨集团 /


笛杨集团专注于离岸跨境服务,以企业家思维服务客户。在企业服务方面,我们提供海外实体及SPV架构搭建、跨境合规服务、银行账户开立等服务。私人业务服务则包括公司成立与管理、信托服务、家族办公室服务、家族继任规划以及慈善工具服务等。基金服务涵盖对冲基金、私募股权/风险资本基金以及加密货币基金等多种类型。


笛杨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多个政府机构和监管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确保为客户提供合规、高效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客户最值得信赖的跨境服务伙伴,助力客户在全球市场中稳健发展。


本网发布的内容仅为交流讨论之目的,不构成我们的任何法律意见,因此不能依赖或据此替代我们的法律意见。




Copyright @ 2023-2024 上海笛杨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2029331号

扫码反馈

扫一扫,微信咨询小笛

扫码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